我們的現(xiàn)場實拍視頻將帶您走進ISO50001能源認證材料短產品的世界,讓您親眼見證其優(yōu)點和特點,為您的購買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云南紅河ISO50001能源認證材料短的圖文介紹
QCO80000認證控制重點? 深圳(東莞/惠州)QCO80000認證體系是在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添 加了一些條款。因此,深圳(東莞/惠州)QCO80000認證還應在運行過程中對 以下方面進行控制: 1、對客戶的有害物質管理要求進行識別和評價,依照嚴有害物質管理要求 ,建立公司有害物質清單,制訂內部的有害物質管理標準。 2、將有害物質管理標準傳達給供應商,與供應商簽訂環(huán)保協(xié)議,要求供應商 按照有害物質管理標準,進行有害物質管理。并要求供應商定期提供第三方有 害物質檢測報告,按計劃對供應商進行定期稽核。 3、公司需將環(huán)保產品與非環(huán)保產品分開隔商,生產環(huán)保產品的設備與非環(huán)保 設備分開生產,并進行相應的環(huán)保標識。 4、對物料和產品進行批號管理。 5、IQC來料檢驗,需核對第三方檢測報告,是否符合有害物質管理標準。 6、需定期將成品送第三方檢測,看是否達到有害物質管理標準。 1.IECQ-HSPM降低有害物質超標風險 IECQ QC080000標準是基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之上的,其主要 觀點是將有害物質的含量作為必須滿足的重要質量特性,并基于質量管理系統(tǒng) 來實現(xiàn)環(huán)境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而在實施QC080000時,有害物質如鉛的含量可被 視為相關材料的關鍵質量特性,在設計選材階段需要考慮、設計驗證中需要對 材料進行認定、在存儲期間需要和有害物質進行區(qū)分、在采購過程中應確保該 “質量特性”持續(xù)滿足要求。QC080000 的產生背景就是建立在“沒有有效的 管理制度的整合是不可能得到HSF產品和建立HSF制造過程”理念上。 該標準另外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系統(tǒng)的過程方法。 IECQ-HSPM體系是基于過程 管理思想建立的危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目的是建立綠色過程通過設計中不采 用有害物質、制造中不引入有害物質、供應鏈不導入有害物質從而降低有 害物質超標的風險。過程管理的方法是基于組織管理中“萬變不離其宗”的業(yè) 務流程。任何企業(yè)可能有質量要求、環(huán)境要求、RoHS要求等,但其核心是增值 的業(yè)務流程,這也是企業(yè)生存的根本。組織的所有管理都是圍繞其業(yè)務流程來 獲得顧客認可和持續(xù)購買來取得增值。組織的業(yè)務流程(過程)是基于組織的目 標而策劃和調整的,組織的業(yè)務流程是各種管理的核心對象,QC080000要求、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環(huán)境管理體系要求和職業(yè)管理體系要求分別將有 害物質、質量、環(huán)境和職業(yè)方面的管理方法要求應用到組織的業(yè)務流 程上,以便綜合考慮業(yè)務流程的各個相關方面。在企業(yè)業(yè)務流程基礎上,考慮 并建立基于RoHS風險的控制和流程改進,這是實施QC080000標準并可以有效降 低有害物質風險的出發(fā)點之一。應用“過程管理”模式來解決不同企業(yè)、不同 產品應對危害物質管理要求(包括歐盟要求)的多樣性,這樣就可以、一個通用 的過程管理標準應用于所有希望通過管理體系來滿足歐盟要求的組織。 2.IECQ-HSPM體系認證給企業(yè)帶來諸多好處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每個組織的RoHS一方面來自組織內部(如有鉛焊接或使用 有害物質),另一方面來自組織的供方。為了控制外部導入的有害物質風險, 許多企業(yè)根據自身情況采取了對應措施,如增加進貨檢驗項目、配置測試儀器 、加強成品檢測、委托其他檢測機構進行充分檢測等,這些是很多企業(yè)馬上能 夠采取的辦法。再進一步,可要求所有的供應商提供有害物質的檢測報告。第 三方認證機構基于共同認可的國際通用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要求QC080000, 通過認證制度來推動企業(yè)實施的有害物質過程控制體系,認證結果將大大 減少重復認證審核。 已實施ISO9001:2008組織,均可以在ISO9001:2008基礎上以QC080000為基準 建立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并通過IECQ架構下的各國監(jiān)督檢查機構(SI)認證 ,頒發(fā)帶IECQ標志的認證。體系認證可以證明有害物質減免過程符合 國際標準的要求。由于IECQ-HSPM認證是一種基于專業(yè)的國際組織(IECQ)控制 和管理之下的認證形式,有著多年的電子電氣行業(yè)背景和專業(yè)經驗。 通過IECQ-HSPM認證可給企業(yè)帶來以下好處: 認證的權威性:IECQ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所建立的電子元器件質量評定體系 ,帶有IECQ認證標志的在世界范圍內具有權威性??蛻粲绊懥?。通過IECQ 認證,組織持續(xù)穩(wěn)定的過程管理和產品質量將通過“IECQ在線數(shù)據庫”向 全世界發(fā)布,客戶和潛在客戶將因此而獲知其與競爭對手的不同。 效果和效率:IECQ支持客戶和供應商進行重要而又持續(xù)的成本節(jié)減,可減少翻 來覆去的重復檢查,可以用少的檢查和管理成本保證產品的危害物質管理的 符合性。 通過IECQ-HSPM體系認證只是證明該企業(yè)已經針對有害物質建立了有效的管理 體系,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針對有害物質的檢測評價,如果把有害物質的管理 體系認證和產品評價結合起來無疑更為客觀和有效。IECQ體系的產品認證制度 即是這一思想的 體現(xiàn):可以在實施符合QC080000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結合 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對組織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狀況進行完整評價。
博慧達iso56005認證、as9100d認證(紅河市分公司)是一家以生產 IATF16949認證、as9100d認證為主的生產廠家,集科研、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yè),現(xiàn)擁有三個大型生產廠地。
1、 符合性 質量體系文件必須做到以下兩個符合性: (1) 符合企業(yè)的質量方針和目標; (2) 符合所選質量保證模式標準的要求。 這兩個符合性,也是質量體系認證的基本要求。 2、 確定性 在描述任何質量活動過程時,必須使其具有確定性。即何時、何地,由誰,依據什么文件,怎么做及應保留什么記錄等必須加以明確規(guī)定,排除人為的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過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 3、 相容性 各種與質量體系有關的文件之間,應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僅要協(xié)調一致不產生矛盾,而且要各自為實現(xiàn)總目標承擔好相應的任務。從質量策劃開始就應當考慮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4、 可操作性 質量體系文件都必須符合企業(yè)的客觀實際,具有可操作性。這是文件得以有效貫徹實施的重要前提。因此,應該做到編寫人員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使用人員及時反饋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力求盡快改進和完善,確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5、 系統(tǒng)性 質量體系本應是一個由組織結構、程序、過程和資源構成的有機的整體。而在體系文件編寫的過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門人員的分工不同,側重點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統(tǒng)性較為困難。因此,應該站在系統(tǒng)高度,著重搞清每個程序在體系中的作用,其輸入、輸出與其他程序之間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饋控制。此外,文件之間的支撐關系必須清晰:質量體系程序要支撐質量手冊,即對質量手冊提出的各種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業(yè)文件也應如此支撐質量體系程序。 6、 簡化 簡化可獲得如下效果: (1) 節(jié)省; (2) 減少差錯; (3) 降低人員素質和培訓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員的流動性增加,簡化的效果更明顯。一個簡化的系統(tǒng)(過程)是更為可靠的系統(tǒng)(過程)。 7、 優(yōu)化 每個程序和過程都應權衡風險、利益和成本,尋找 的折中,從而實現(xiàn)在特定條件下的優(yōu)化目標。 研究優(yōu)化,首先要明確目標,然后要搞清約束條件(包括各種可能的負面效應),并找出其間的規(guī)律才能尋求 方案。 這種優(yōu)化的思路和方法應貫穿于文件編寫全過程。在文件實施中要繼續(xù)進行動態(tài)優(yōu)化,才能獲得 增值效果。 8、 是質量保證的精髓。在體系文件編寫中,要預先對可能的各影響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對質量策劃活動,更應給予特別的關注。還應注意如何發(fā)現(xiàn)潛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措施。 9、 獨立性 在關于質量體系評價方面,應貫徹獨立性原則,使評價人員獨立于被評價的活動(即只能評價與自己無責任和利益關聯(lián)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設計驗證、確認、質量審核、檢驗等活動中,貫徹獨立性原則也是必要的。 10、 區(qū)別 在各種管理活動中要反對一刀切,實行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從問題的重要性和實際情況出發(fā)決定對策。如產品質量特性重要度分級、內部審核計劃安排、設備、工裝、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等管理活動中,更宜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分清輕重緩急,以便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需要的方向上去。 11、 閉環(huán) 任何管理活動的安排均應善始善終,并按照PDCA循環(huán)力求不斷改進。開環(huán)意味著管理中斷,半途而廢,前功盡棄。閉環(huán)也是檢查質量體系運行是否正常的一個有效方法。在閉環(huán)管理中,不斷檢查和評價管理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期要求,是至關重要的。如合同管理,應從接受合同前的評審、合同執(zhí)行中的控制與協(xié)調,直到能按質、按期交付實施全過程閉環(huán)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開環(huán)的“常見病”。 12、 制衡 在管理職責方面,從機構的設置、職能的分配,職責、職權的賦予和相互關系,都應注意到權力的制衡原則,只有權力受到制約,才能避免質量體系過分依賴某一個,才能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以保證當偏離質量方針、目標和標準要求時能及時糾正。 有的企業(yè)進行機構“改革”,為了強化生產指揮,將采購、檢驗、生產、技術均歸于一統(tǒng),其結果生產任務、計劃雖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產品質量卻明顯滑坡。 有些企業(yè)沒有獨立的檢驗部門,獨立的質管部門,使得監(jiān)督、檢驗把關的職能難以實施到位。 13、 補償 所謂補償就是對復雜事物,運用調節(jié)的方法來控制其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例如,在一個復雜的尺寸鏈中,要保證 裝配的封閉環(huán)的尺寸精度,簡單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補償環(huán)后,通過補償環(huán)來調節(jié),從而控制封閉環(huán)的精度。在質量管理中,也可以運用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設備、工裝、檢測設備、計量器具的檢查,校準周期就可作為一個補償環(huán)節(jié),通過及時調節(jié)周期,可實現(xiàn)更有效而節(jié)省的控制。 14、 動態(tài)控制 ISO9000標準要求對質量體系實施動態(tài)管理。從顧客的質量要求,到體系文件和質量活動都應該著眼于動態(tài)控制。 實施動態(tài)控制,要求不斷跟蹤情況的變化和運行實施的效果,并及時、準確反饋信息,調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從而保證質量體系具有健壯性,能不斷適應質量體系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持續(xù)有效地運行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01J青本標準等同采用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本標準是GB/丁1900。族標準之一。標準中的“應”(shall)表示要求,“應當”(should)僅起指導作用。本標準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0本標準與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異如下:—明確測量管理體系在組織中的作用,與GB/T19001標準協(xié)調一致;—明確滿足計量要求是測量管理體系的根本目的;—體現(xiàn)GB/T19000標準所述的質量管理原則。本標準未使用術語“檢定”。當計量要求根據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確定時(7.2.2),計量確認與檢定相同。本標準的附錄A是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51)歸口。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負責起草。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質檢總局計量司、中國計量測試學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江蘇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渭、田武、王順安、趙若江、戴潤生、王為農、李仁良、黃耀文。GB/T19022-2003八SO10012:2003ISO前言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lián)合會。制定國際標準的L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lián)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上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國際標準遵照ISOIEC導則第2部分的規(guī)則起草。由技術委員會通過的國際標準草案提交各成員團體投票表決,需取得至少75%參加表決的成員團體的同意才能作為國際標準正式發(fā)布本標準中的某些內容有可能涉及一些權問題,對此應引起注意。ISO不負責識別任何這樣的權問題。ISO10012山ISO/TC176/SC3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支持技術分委員會制定ISO10012:2003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對這些文件的技術性修訂。GB/T19022-2003/1S010012:2003引言一個有效的測量管理體系確保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適應預期用途,它對實現(xiàn)產品質量目標和管理不正確測量結果的風險是重要的。測量管理體系的目標是管理由于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可能產生的不正確結果而影響該組織的產品質量的風險。用于測量管理體系的方法包括從基本的測量設備的驗證到測量過程控制中統(tǒng)計技術的應用在本標準中,術語“測量過程”適用于實際的測量活動(例如在設計、檢測、生產和檢驗巾的測量活動)。以下情況可以引用本標準:顧客在規(guī)定所要求的產品時;供方在規(guī)定所提供的產品時;立法和執(zhí)法機構;測量管理體系的評定和審核GB/T1900。標準闡明的管理原則之一是強調過程方法應當認為測量過程是支持該組織產品質量的特定過程,圖1顯示了適于本標準的測量管理體系模式本標準包括測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和實施指南兩部分,可用于改進測量活動和提高產品質量?!耙蟆币哉w字出現(xiàn)“指南”在相應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內,以斜體字出現(xiàn)?!爸改稀眱H作為信息而不是對“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組織有責任規(guī)定測量管理體系要求和決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為其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除非經過認同,本標準不擬增加、節(jié)略或代替其他標準的任何要求遵從本標準的要求有利于滿足其他標準中規(guī)定的測量和測量過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一1996的4.5.1圖1測JR管理體系模式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計量確認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證明符合計量要求。它規(guī)定了測量管理體系的質量管理要求,可由執(zhí)行測量的組織作為整個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以確保滿足計量要求本標準不擬作為用于證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他標準的必要條件。相關方可以允許在認證活動中使用本標準作為滿足測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輸人。本標準不擬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ISO/IEC17025)標準的要求。注:影響測量結果的具體要素由其他標準和指南規(guī)定,如測量方法的細節(jié)、人員能力和實驗室間比對。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
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的重點是提出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案,也就是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設計 。設計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結果。 (1)質量管理體系設計的原則 ①必須滿足“要求”; ②必須符合組織的實際情況; ③要充分考慮利益、成本和風險; ④要盡量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 ⑤要使質量管理體系有廣泛的適應性; ⑥要使設計過程成為一個“增值”的過程。 (2)質量管理體系設計的基本程序 ①深刻理解質量管理體系策劃的輸入 參與設計的人員特別是外聘的專家顧問,應通過學習、討論、調查、研 究、訪談等多種 形式,、深刻地理解“要求”、“情況”、“利益、成本和風險”等策劃的輸入。 ②選擇標準 1994版GB/T 19000 — ISO 9000族標準提供了三種質量保證模式。2000版將三種模式進 行了合并,但依然有GB/T 19001 — 2000和GB/T 19004 — 2000供組織選用。此外,還有QS 9000等專業(yè)性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可供組織選擇。 ③決定必要的刪減 GB/T19001 — 2008規(guī)定:“當本標準的任何要求因組織及其產品的特點而不適用時, 可以考慮對其進行刪減?!睒藴室?guī)定,刪減只限于“產品實現(xiàn)”這一“板塊”要素中的要素 或子要素。在設計時,對刪減一定要慎重。 ④提出質量方針草案 質量方針是由 管理者制定的。策劃人員可為 管理者提供質量方針草案,以供 其選擇或參考。質量方針要根據組織的總方針、“要求”和“情況”等來制定。在策劃中, 應由 管理者召開專門會議,對組織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反思,有針對性地提出 來。 ⑤提出質量目標草案 質量目標也是由 管理者制定的。策劃人員可根據質量方針草案提 供質量目標方案 ,以供 管理者選擇或參考。質量目標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⑥確定質量職能 根據選擇的標準(經過允許的刪減)和組織的實際情況,確定質量職能,提出質量職能 的清單。 ⑧確定質量手冊的框架結構 質量手冊是規(guī)定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質量管理體系策劃至少要確定質量手冊的框 架結構,也就是說,要確定其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包括質量管理體系的范圍(要素和子要素 )。 ⑨確定所需的程序文件目錄 GB/T19001 — 2000雖然只規(guī)定了必須建立的六個程序文件,但絕大多數(shù)組織所必需的 程序文件遠不止于此。策劃時,應根據組織的實際情況,確定所需的程序文件。凡那些對產 品、過程、體系有重大影響的過程或質量管理活動,都應當建立程序文件。 ⑦進行質量職能分配 這是質量管理體系策劃中重要又困難的工作。質量職能分配不下去,下一步建立或 改進 質量管理體系的工作就無法開展。而要合理分配質量職能又相當困難,很可能涉及組織機構 和人員調配等多種問題。為使質量職能分配真正落到實處,必要時可以調整組織的組織機構 和相關人員。 ⑩編制質量管理體系策劃方案 內容包括: a.為什么要建立或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主要闡述“要求”和“情況”); b.質量管理體系方案的概述(選擇什么標準以及策劃所遵循的原則); c.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草案; d.質量職能分配(可以將分配結果作為附件列在方案之中); e.質量手冊框架(如果已編制了質量手冊草案,可附在方案之后); f.程序文件目錄; g.對質量管理體系方案的有關說明; 11對方案和計劃進行評審和修改 方案和計劃都應提交給質量管理體系策劃領導小組進行評審, 管理者要親自主持評審會 議。對評審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合理的應當接納,以對方案和計劃進行修改;不合理的則 應做好解釋工作;爭執(zhí)不下的,則由 管理者裁決認證。